高層外保溫體系對晝夜溫差改變、風壓、地震作用較為敏感,且外層還需張貼面磚,所以設計及施工過程中,除了要確保保溫體系自身的穩定性能外,還需確保飾面層的施工質量和安全。因而高層建筑選用外墻貼面磚的外保溫砂漿施工技能,將有效地避免面磚空鼓和發生高空掉落等質量安全事故。
一、技能特性
1.R.E復合保溫材料是由硅酸鹽等無機膠凝材料、填料、短纖維和EPs顆粒(聚苯乙烯)及多種外加劑復合而成的一種單組份粉狀材料,工程需外貼面磚,故選用增強型R.E—IV型。
2.高層外墻貼面磚,對底層強度要求較高,而保溫材料為強度低的柔韌性材料,故需采納必要的增強加固辦法,確保飾面磚結實與安全。
3.增強加固原理:運用防裂抗滲砂漿層作用為過渡層,將低強度、低密度的保溫與外層面磚整合成一個體系,解決了面磚對粉刷底層熱鍍鋅鋼絲網片,將面磚自重及外界作用力轉移到底層墻體上,間接地對保溫層進行了隔離保護。通過采納上述雙重加強辦法,使整個外墻裝飾面體系與建筑物的結構體系奇妙地結合成一體,確保了外墻保溫飾面體系的安穩性,提高了其抗外力作用的能力。
二、施工程序(R.E—IV)型外墻保溫)
門窗??蛩闹芏驴p—墻面清整—吊筆直、套方、抹灰拼、充筋—彈保溫層控制線—灑水預濕—涂料界面處理劑—隨即抹一遍保溫材料—灑水維護—抹第二遍保溫材料—查驗平整度、筆直度—安裝熱鍍鋅鋼絲網—錨固件(塑料膨脹螺栓)固定—灑水潮濕—抹防裂砂漿1:3(防裂劑與中粗砂漿分量比)—水泥砂漿掃毛層及粘接—彈墻磚分隔線—貼墻面磚。
三、基層處理
1.將磚墻面上殘余砂漿、污垢、灰塵清理干凈,在抹灰前一個小時灑水潮濕,抹灰時再提前一天灑水一次,以滿足要求。界面處理劑施工辦法為涂敷法:將界面處理劑用滾刷或油漆刷均勻涂刷在底層上,以不流動為宜,隨即抹保溫材料。當為砼墻時,用10%火堿水除掉外表油,再用清水將堿液沖刷干凈后曬干,先用2厘米厚防水砂漿抹面,然后做界面處理劑。
2.依據設計厚度做好保溫材料灰餅,灰餅運用保溫砂漿做。
3.保溫層粉刷前,應做好門窗四周的封堵作業。
4.檐口、窗臺、窗楣、雨棚、陽臺、壓頂以及突出墻面部位,頂面運用水泥砂漿做出坡度,下面做滴水線。
四、材料制造
1.嚴格控制各保溫材料和防裂砂漿的水灰比、稠度。R.E—IV型水灰比為1:0.85,稠度均控制在5—7厘米。防裂砂漿水灰比為1:0.75,稠度控制在6—8厘米。
2.嚴格控制投進料順序、配合比和拌和時間,拌和各種保溫材料時,應依據拌和機的容積,確認投進料的數量,用計量桶預定加入一定量的水,然后再投進資料。防裂砂漿的配合比不得小于1:3(防裂砂漿與中粗砂分量比)。先放水,然后投中粗砂,最后投進防裂抗滲劑。各種材料的拌和時間應比普通水泥砂漿均延長一倍。
3.各種材料拌和后,有必要在4小時內用完。落地灰鏟除雜物后,按4份材料投1份落地灰摻和后,方可運用。
五、保溫層施工
保溫層施工,應依據粉刷厚度,分遍施工。每遍厚度不得大于10毫米,抹時應抹平壓實,待保溫材料固化后,灑水維護,以備下一遍抹灰。每遍抹灰時間間隔一般在24小時左右。待到達設計厚度后,先用大杠刮平,再用鐵抹子提漿抹平壓實。
六、保溫層維護
保溫層施工完畢后,待保溫材料固化后,開端灑水維護。維護依據天氣情況,確認灑水次數,以外表不發白為宜,維護不得少于7天。
七、分格縫施工
依據設計要求,應選用厚度不大于抹灰面層厚度的塑料或其他材料制成的分格條,用界面處理劑張貼在保溫層外表,構成分格縫。
八、防裂抗滲砂漿施工
1.防裂砂漿面層施工,有必要在保溫層充沛凝固后進行,一般在7天后或用手按不動外表的情況下進行。施工前一天灑水濕潤,抹灰前1小時再澆一遍水。
2.防裂砂漿面層粉刷厚度嚴格控制在7毫米內,對大于7毫米的部分,有必要先用保溫材料補平凝固后,方可進行防裂砂漿面層施工。
3.防裂砂漿粉平后,用大杠刮平。待略微硬化后,用木抹子提漿,再用海棉拉毛。防裂砂漿面層粉平后,對個別吸水較慢的部位,不得用干水泥作強行吸水處理。
4.熱鍍鋅鋼絲網網徑應不小于12毫米×12毫米,不大于15毫米×15毫米。絲徑應不小于O.5毫米,不大于1毫米。
5.熱鍍鋅鋼絲網的固定辦法:保溫層材料為R.E—IV型時,鋼絲網只能選用塑料膨脹螺栓固定。固定鋼絲網時,應從頂層開端沿邊角處釘掛鋼絲網。鋼絲網應橫向鋪設,也可按分格縫尺寸筆直鋪設。釘掛鋼絲網時,先將鋼絲網的一頭(距50毫米處)拆成L角,以便于轉彎搭接。用直徑不小于1.5毫米的鋼絲做成V型卡子,先固定住鋼絲網,然后按梅花型打孔或注射安裝錨固件。
鋼絲網固定后,先用防裂砂漿刮糙2—3毫米,使鋼絲網壓人其中,固化后再抹3—5毫米,待防裂砂漿到達一定強度后,方可進行面磚粘結層的施工及貼面磚。